近幾月,ChatGPT背后的公司OpenAI頻繁調整管理層。眾人在“吃瓜”之余,也不免更關注到AI在各個領域的落地情況。根據IDC調研,蒙牛、百勝餐飲、國家開放大學、徐工集團、安吉爾、阿斯利康已經在生產、銷售、電商、教學等進行AI應用的探索。
比起還在“試水”的領域,網絡安全領域的大模型卻已經到了“不得不落”的地步。
Gartner杰出研究副總裁Daryl Plummer表示,在生成式AI日益強大和普及的同時,該技術被不懷好意者濫用的風險也在加劇。
顯然,攻擊方已經率先將大模型轉化為尖銳的矛,防守方唯有用“AI對抗AI”,落地大模型,才能架起堅不可摧的盾。
那么,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數字化轉型者們應該著重于哪些方面的應用?
12月初,IDC發布了《大模型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市場洞察,2023:破土萌芽,未來充滿無限想象》報告,認為大模型在網絡安全領域的五個主要應用方向分別是:安全運營、威脅情報、威脅檢測與分析、應用程序安全和數據分類分級。
安全運營
安全運營是網絡安全技術提供商基于大模型構建安全能力中最活躍的領域。技術提供商將大模型與態勢感知平臺、安全運營中心(SOC)、擴展檢查與響應(XDR)系統等集成,安全運營人員可以使用自然語言與安全系統溝通,并調用各類基礎安全工具,極大地簡化和加速日常工作流程,降低安全運營對高級分析師的依賴。
威脅情報
GenAI(生成式AI)在威脅情報領域展現出直觀的效果以及巨大的潛力。技術提供商將GenAI與威脅情報集成,幫助安全分析師通過自然語言進行威脅情報的查詢和解釋,簡化甚至自動化部分判定流程,這在效率和準確性上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隨著威脅情報價值的提升和安全大模型的發展,兩者的“協作”將發揮出巨大潛力。
威脅檢測和分析
通過大模型增強威脅檢測與分析能力,是技術提供商原有基礎能力的聚合與增幅,而非對基礎安全檢測技術的替代。作為企業安全防護體系的“大腦”,大模型幫助安全分析師通過自然語言智能聯動各類威脅檢測引擎、AI小模型、安全工具及產品。利用大模型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對多源實時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提升大模型對異常行為、潛在威脅,尤其是未知威脅的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程序安全/應用安全
GenAI可以幫助企業增強應用程序安全能力,從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起始階段編寫更安全的代碼,并提升和簡化檢測和修復代碼中安全缺陷的能力。當然,現階段還無法通過GenAI幫助代碼編寫者實現應用程序安全性的巨大改進,產品還缺乏解釋應用程序完整上下文的能力,因此難以防范復雜的代碼安全風險。
數據安全
大模型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應用也已經被技術提供商提上日程,特別是在數據分類分級中的應用前景令人充滿期待。目前,眾多數據安全廠商已經在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來輔助進行敏感數據發現、分類分級、威脅分析等工作,隨著安全大模型的加入,數據安全治理的效率和準確性將進一步提升。
通過這份深入調研報告,IDC已經為數字化用戶選擇成熟、行之有效的大模型提供了有力參考。在國內,也不乏有在上述多個應用場景初露崢嶸的安全垂直大模型。比如深信服安全GPT作為國內首發且落地的安全大模型,在升級到2.0后,已完成檢測大模型和運營大模型的標準化落地,并且通過日積月累的實踐驗證了在安全運營、威脅檢測和分析、威脅情報等應用領域領先的真實效果:
安全GPT化身“虛擬專家”,7*24小時智能值守坐鎮用戶現場,當前已上線10+行業頭部用戶,運營人員1人即可守護數萬資產,再次突破安全運營“降本增效”的瓶頸。
經某國家單位測試,安全GPT高級威脅檢出率高達92.4%,混淆代碼檢出能力也強于GPT-4。
安全GPT可通過對話式輔助運營,分鐘級告警解讀研判。當前,已上線70+用戶,通過對話式輔助運營承載80%的日常安全運營工作。
也正如IDC的預測:
將有更多的網絡安全工具因為大模型的加入帶來能力、效率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
安全GPT已經落地于安全托管服務MSS、網絡安全檢測與響應平臺XDR、統一端點安全管理系統aES全流程的工作中,實現“秒級閉環、百倍提效、千萬級降本”的效果和效率的躍升。
隨著攻防形勢加劇,網絡安全領域的垂直大模型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并迅速擴大應用面。選擇一個領先、落地的安全大模型,或許會成為在數字化未來“領跑”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