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仍然是充滿不確定的一年。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舵手,CIO的領導力將直接影響企業在這場史無前例的“AI革命”中的發展軌跡。
根據國際知名分析機構埃森哲的調研觀察,CIO們仍需要在人工智能相關的戰略規劃、技術應用和組織變革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準備。
企業高管對此(人工智能技術)既振奮又焦慮。如何將生成式AI融入業務流程,藉此破除瓶頸、提升效率并解鎖商業價值,已成為每位高管人員的首要議題。
然而,伴隨這種樂觀展望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領導者普遍感到自身準備不足,無法確定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將潛在機遇轉化為實際行動,進而實現真正的價值創造。
解碼困境:撥開焦慮情緒,直面不足
一方面,外部市場對AI技術的誤解和過度炒作可能導致企業投資失誤,CIO必須保有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目光,確保針對AI的投資在企業預期內,且能得到外部市場的正反饋:
- 客戶購買時考慮的是產品能力,而非是否應用了AI技術的創新理念,市場熱度不太可能帶來等量的收入潛力,過度投資AI技術可能會導致企業在不容樂觀的市場環境中進一步增大研發成本、降低銷售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 部分CIO過分關注于交付生成式AI產品,但與現有的營銷、銷售和客戶發展成本結構并不匹配。
另一方面,在采用生成式AI的戰略后,CIO還要在企業內部管理與人才整合上找到平衡點,避免來自內部的變革阻力:
- 大部分CIO都沒有提前制定好應用生成式AI技術的規則、相應調整內部組織架構,不僅導致了技術應用與人才發展之間“失衡”,也沒有識別到AI應用后的人才需求變化,導致人員能力和技能不足以支撐新技術在業務側的落地。
- CIO與內部員工之間普遍存在著信任缺失和溝通不暢的問題:
- 95%的員工均看到了這項技術在工作中的價值,但他們也擔心新技術的采用可能最終無法為所有人都帶來積極成果;
- 60%的員工還存在工作安全、任務壓力和職業倦怠等方面的擔憂;
- 與員工的普遍擔憂相反,只有三分之一的首席高管意識到了問題,企業員工均對此抱有憂慮。
戰略收束:追求高效增長而非盲目擴張
在當前客戶需求減緩且面臨"寒冬"的宏觀環境下,CIO們需要更充分地挖掘AI技術的潛力,在新興市場機遇與現有能力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點,引領團隊實現高效且穩健的增長。
因此,CIO們不僅要在技術應用上做到精準投資和有效管理,還要準確判斷“何時不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不同業務問題使用不同AI技術”,才能確保AI技術能在短暫的期限內有力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
這意味著,CIO既要適當應用AI增強現有產品和服務,也需要同步開發具有AI功能的新產品,利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加速搶占市場對于AI的熱度。更重要的是,CIO們需要對AI帶來的新機遇和業務模式進行準確評估,確保企業交付的是綜合性解決方案,而非單一的AI產品。
CIO可以利用以下兩個圖譜來進行評估判斷:
1. 評估何時不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是否應使用GenAI模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無論考慮使用哪種AI技術,第一步都要確定用例本身具備的價值和可行性。
目前,GenAI模型并不適合單獨用于預測和預報、規劃和優化、決策智能和自治系統等領域。主要的原因在于GenAI帶來的風險,如輸出不可靠、數據隱私、知識產權模糊、責任不明確、網絡安全和監管合規等問題都是不可接受的且無法有效解決的。
Gartner建議,IT領導者可以參考Gartner的AI棱鏡等優先級排序工具對用例進行優先級排序后,將這些用例與下圖中的用例類別進行對應,對每個類別可使用的GenAI模型目前的實用性進行評級,謹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圖1:用例類別與生成式模型的相對實用性
2. 考慮可替代GenAI的其他AI技術
由于ChatGPT、Midjourney、DALL-E等生成式AI正處在市場最熱的階段,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投資,導致不少CIO對生成式AI非常“上頭”。而實際上,其他AI技術和現有技術的組合,可能才最適合用于自身行業的實際應用。
Gartner經過多行業的深度調研,總結出了一些應用最為廣泛的AI技術(包括非生成式機器學習、優化、模擬、基于規則的系統和圖譜等)如何在特定用例中發揮比生成式AI更大的作用。CIO可以使用下圖判斷企業用例的相關類別,了解當前最適用于此類用例的替代GenAI的技術。
圖2:AI技術熱圖
對于許多用例來說,這些替代技術比GenAI模型更有效、更可靠、更易于理解。GenAI模型往往比其他技術更不可靠、更難以解釋。一開始先嘗試使用更簡單的替代AI技術是風險、成本、理解門檻更低的方案,也能幫助企業在此過程中更好地摸清未來的AI發展方向。
視角轉化:“以人為中心”推進AI生產力革命
生成式AI技術正在不斷改變業務流程,朝著更大眾化和簡單化的方向前進。但無論是裝配工人、客服,還是科研人員、營銷經理,每個人都能跳出傳統職責界限,通過AI優化工作流程,甚至是重塑自己的角色,以加速經濟增值、推動業務增長、創造更具創造性和意義的工作。
在這一環境下,CIO們多年來圍繞項目、業務為中心積累的實踐經驗和管理知識或許不再適用于新的運作模式。CIO在推廣AI落地時需要更多同理心,專注于以負責任的態度、以人為本的原則來規劃和管理生成式AI的引入,并優先考慮員工的技能培養。
埃森哲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微習慣,即小而持續的行為改變來適應AI技術。這些行為可以幫助員工逐漸適應新技術,提高使用AI技術的自信和效率,由此克服技能不足和對技術的擔憂恐懼。
最后,管理層應當樹立信心,員工可以比原先預想更快更好地掌握要訣,利用生成式AI創造出豐碩價值。
卓有成效的領導層需要悉心平衡“軟硬”兩類技能,并且在適當的時候靈活運用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方法。領導者需要具備技術知識以理解和指導生成式AI的應用,同時也需要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來激勵和管理團隊。
在企業采用AI的過程中,將人放在中心位置是至關重要的,包括建立人際連接、激發信任、建立技術認可,并將所有員工視為這一技術旅程的參與者甚至領航者,而非僅僅只是旅客。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策略,將有助于AI技術真正增強員工的能力、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和競爭力。
在AI的“大航海”時代,不管是在業務決策,還是內部管理上,CIO顯然有了更多的使命和擔當。當風浪來襲,您是否能帶領團隊乘風踏浪,引領未來?
參考文獻:
Gartner公司《企業何時不應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埃森哲中國《提升智能時代下的AI領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