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
AIGC,大模型,對話機器人……今年,人工智能頻上頭條。那么,當 AI 遇上網絡安全,又會碰撞出哪些新火花呢?一起來 2024 年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工作研討會看看。
↓ 點擊圖片播放視頻 ↓
本次會議聚集了眾多教育系統的網絡安全專家。
關于 AI 大模型時代,高校實戰攻防的思考,主要關心什么?
近幾年 AI 大模型在很多領域都在快速地落地和迭代,您認為當前 AI 大模型會對高校攻防實戰產生哪些影響呢?
北京大學計算中心網絡安全室主任 周昌令:
以前以攻促防,我們都是讓人來做。檢測的效果非常依賴于紅隊人員的水平。AI 大模型,它能夠創新性地去找到一些未知的,甚至不是規則里邊直接描述的問題,去提出解決建議。讓比較繁重的、重復的日常工作能夠解放出來,大家可以去關注更重要的目標。
從防守視角看 ,AI 大模型可以有哪些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辦公室高級工程師 辛毅:
從防守的方面,我們日常的各個安全設備、系統或者數據庫,中間件等產生的海量日志,利用生成式AI可以快速地進行挖掘。把所有可能的方向提供給我們的分析師,來做綜合性的研判。特別在分析惡意代碼,二進制方面優勢比較大。
在應用層面,AI大模型如何提升學校的網絡安全運營工作?
大連理工大學網絡與信息化中心網絡安全部部長 李先毅:
在安全方面的應用,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安全人才的培養,可以更多地引入AI大模型;再有就是,網絡安全攻防對抗當中,是否能把AI大模型的攻擊手段引入到攻防演練中。用 AI 的手段來模擬攻擊的方式,通過人的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升高校的防守和應急能力。
在學校網絡安全工作當中有沒有碰到一些實際的難題?
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主任 何海濤:
攻方有了大模型技術的加持,攻守不平衡的情況會更加惡劣,對我們高校整個運營體系的能力增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守方角度來講,也要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持。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對抗外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攻擊。利用大模型的自學習能力,打破我們人類傳統的、慣性的思維框架,去找到一些以前我們的經驗所不能掌握的新型攻擊。
您認為 AI 的產生會對高校的網絡安全態勢產生什么影響?
深信服教育事業部副總經理 張濤:
GPT 的引入讓我們網絡安全攻擊的成本變得更低了,未知威脅手段變得更多樣化。實戰化人才很難做到安全有效地處置閉環。
深信服目前有沒有解決方案可以破解上述難題?
張濤:我們在安全運營1.0方案基礎的之上,做了能力升級。
第一是在技術架構上方面的升級:通過 GPT+XDR 賦能產品,提升檢錯率,對于高級威脅的檢測率基本上可以做到 96% 以上。比如像“挖礦”,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 100 毫秒之內就可以檢測出來。在實戰過程中,多次檢測出利用0Day漏洞的攻擊,做到一些人或者工具難以快速去實現的一些問題。
第二在運營上:能夠實現托管式運維,真正做到7X24小時運營閉環。過去,可能需要花數個小時;現在,通過對話式的方式,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得到技術的支持,給出建議和解決方案。
第三,人才培養的實戰化。
在 AI 技術的加持下,高校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和效果得以全面升級。“運營閉環、實戰有效、智能駕駛”,讓我們為高校網絡安全加點AI(愛),讓校園更安全、更智慧,讓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安心、更美好。